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保护>

宝光寺简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3-13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该寺坐北朝南,完整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格局,中轴线上山门、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花园、西花园相对称,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显示出我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庄严、雄伟和整齐。殿堂内泥塑菩萨佛像,檐拱间木雕的瓴毛花卉,屋脊上的陶制宝珠垂兽细致精巧,形态逼真,反映出古代工匠的高超艺术成就。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初名大石寺;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即名宝光寺,寺中有塔叫宝光塔;公881年,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唐僖宗南逃入蜀,曾居住在宝光寺,僖宗崇信佛教,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到新都,重修宝光塔,扩建宝光寺;宋时宝光寺香火极盛,僧侣达3000之众;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朝正德年间(1506一1521)宝光寺经新都名人、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状元杨升庵父子捐资培修,殿宇塑像为之一新;明末宝光寺毁于战乱;清朝康熙九年(1617),笑宗禅师在原来基础上重修殿宇,此后一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和扩建,至清朝咸丰年间,才奠定了目前的规模。新中国建立后,宝光寺一直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十年浩劫中仍安然无恙,在1956年即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在1983年被国务院定位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屹立在寺庙中轴线上的舍利塔始建于唐代,为高30米的密檐式方形砖塔,目前此塔是成都平原保存最完整的唐代佛塔。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内塑577尊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我国“四大罗汉堂”(另三处为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苏州西园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罗汉堂。
 
宝光寺文物众多,石刻类有南朝梁代千佛碑,唐代施衣功德碑,明代尊胜石经幢;书画类有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清代《大藏经》,明代丁云鹏绘《十八罗汉图》,清代竹禅绘《捧沙献佛图》,民国张大千绘《水月观音图》和徐悲鸿绘《马》等等。另外宝光寺的石刻舍利塔及“镇寺三宝”佛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更是久负盛名、珍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