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化 > 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桂湖的沿革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1-26

  古桂湖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确切的文献资料可考。据明代曹学诠(明隆庆五年---清顺治三年)撰《蜀中名胜记》,在新都县目下历述唐代张说《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宋陆游《早发新都驿》,宋刘望之《新都驿平远轩》等篇。从中可证自唐宋以来,新都南亭、新都驿已屡见名人题咏,成为蜀中名胜之区,曹学全自万历三十七年任四川布政史到蜀,至四十一年放归,在蜀五年,成都和新都是他必到之地.此时距杨升庵去世已达半个世纪,而《蜀中名胜记》新都目记南亭、新都驿而不记桂湖,可证当年杨升庵“沿湖遍栽桂树,间尝游憩其中”的只能是当时的新都驿,今之以桂湖命名,还是清嘉十七年以后的事。今日之桂湖,就是唐代的南亭、宋元明时的新都驿。

  关于“南亭”,唐代张说《新都南亭别郭元振、卢崇道》诗的原文是:

  竹径女萝深,莲洲文石堤。静深俗人断,寻玩往不进。碧谭透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 影,理琴听猿声。佳会改宿昔,胜寄坐睽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 。

  此诗当为初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张说郭元振第一次出使吐蕃时作。史实见于《旧唐书》、《资治通鉴》。

  这首诗至少可以给人们提供三件事实。一是唐代新都南亭具有诗中描绘的幽美动人的景观和一个安适静穆的环境,诗中的“竹径女萝深,莲洲文石堤。”

  “碧谭透初月,素林惊夕栖。”与今天桂湖之景可以说是完全一致。二是张说、郭元振、卢崇道等人曾在这里宴别赋诗,赏月弹琴听猿啼。而且还可以拉开窗帘透进月光去看那“碧谭透初月”的月夜景色。说明他们只能是住在南亭才会有这样的享受。第三是由于郭元振是奉武则天之命出使吐蕃,张说也是《被使在蜀》(张说在蜀写的诗),作为朝廷命官,其行止应该按站记程,其憩留住址所在,也应该是官舍或驿馆。

  南亭这一名称与隋唐以前的古广汉驿亭,有非常明显的承传关系。隋代新都县城迁到今天所在的位置,古广汉驿亭正好位于县署(或县城)之南,所以改广汉驿亭为“南亭----县署南面的驿馆。著名学者,川师大教授王文才先生在《杨慎诗选注》中注桂湖曲时说:“桂湖当是唐代的南亭,张说有诗”。

  与张说诗可参证的还有唐欧阳詹的诗《新都行》:

  缥缈空中丝,蒙笼道旁树。翻兹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场丝意去,苒苒花枝住。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莫。

  此诗虽未点南亭之名,但它描绘的花上露,道旁柳,缥缈朦胧的美丽图画决不可能是新都驿道上的平常景色,如果真是描写新都道上的平常之景,则新都早在唐代已成人间天堂。这种景色只可能在南亭这样的驿馆中才能见到。

  南亭时期的古桂湖,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基本要素:山石湖水、亭台建筑,草木化卉,飞禽走兽一应俱全。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帝王离宫花囿和释道寺庙,又不同于官僚富商、人文墨客的私家花园的特殊园林形式----驿馆轩林。正因如此,才使南亭没有象其他唐代园林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荒废,至今遗迹不存。而南亭能够历唐宋元明长期不间断地保存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园林需要人工维护,需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其他唐代园林不可能在朝代更替、家族盛衰、人事变迁的情况下保证上述两条,只有驿馆历来属于政府建置,有专门的驿吏主管,有专门的军务和政务经费保证。这就是“南亭”作为唐代园林硕果仅存的经济保障。 

上一篇:新都历史文化
下一篇:桂湖的起源